磨砺促成长,匠心谱芳华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,幼儿期是语言发展重要时期。为积极贯彻落实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和《成都市3-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(试行)》精神,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,提升教师专业水平,促进幼儿三大习惯养成。近日,温江区和盛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“‘语’我同行 ‘言’无止境”的三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。
本次观摩聚焦语言领域,以儿童诗为载体,老师们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,从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和精心准备的教具,以生动有趣的语言、直观形象的画面、多种形式的图文符号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倾听、理解、表达的乐趣,从而助力幼儿学习习惯养成。
骨干型教师周丹、赵小林等老师,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富有童趣的教学方式,把孩子们带入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。如:周丹老师在语言活动《谁会飞》中,通过马儿策马奔腾的画面,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去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特征,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儿歌仿编。
成长型教师刘应香、唐小等老师,巧妙运用情景化教学手段,精心设计教学活动。如:刘应香老师在语言活动《西瓜爷爷开火车》中,通过火车发出“呜呜”的声音引入活动情景,引导幼儿根据不同水果的种类进行儿歌续编。
新教师杨小燕、郭迎等老师,以亲切的教态、充满童趣的语言,激发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。如:杨小燕老师在语言活动《我骄傲,我是中国娃》中,以导游身份带领“小游客”们游览中国,并幼儿结合的生活经验,尝试用语言或动作表现诗歌的节奏和情感,借助图文符号用“当XXX时,我骄傲,我是中国娃!”的句式创编诗歌。
教而不研则浅,研而不教则空。活动后,老师们围绕“你在教学活动中看到了哪些儿童的表达?”和“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?”两个方面进行研讨,老师们认为:
1.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,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,助力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。
2.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模仿的机会,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和意图。
3.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,从涂鸦、符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。
4.关注幼儿的表征过程,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,以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提升。
美好的教育,一定是一群人同频共振的回响。每一节集体教学活动都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,每一次学习与探索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。在以儿童诗为载体的三级课堂中,老师们充分为幼儿提供倾听与表达的机会,为实现幼儿的多元表达奠定基础,更夯实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路径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