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吃橘子的时候,孩子们发出疑问:“橘子皮能吃吗?”,于是一场橘子之旅开始了。活动开始前,老师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,而是将问题抛给孩子。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查阅资料发现,原来橘子皮可以做陈皮。那陈皮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?孩子们观察着橘子皮的样子,开始猜测:“把橘子皮的水煮干”、“把橘子皮晒干”......
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,老师决定和大家一起制作陈皮。在老师的帮助下,孩子们将收集的陈皮制作视频和同伴一起分享。孩子们学着视频里的样子制作陈皮。1、晾晒。吃橘子那天,孩子们拿着容器收集橘子皮,准备将橘子皮进行晾晒。2、蒸制。在老师的协助下,孩子们将橘子皮放进锅中进行蒸制,将橘子皮软化。3、晾晒。孩子借用农科所里的簸箕再次将橘子皮推开进行晾晒。4、发酵。橘子皮晒干后,孩子们将晒干后的橘子皮放到密封罐里,等待它慢慢发酵。孩子们在查阅中得知,橘子皮至少保存一年以上。一年以后的橘子皮会变成什么样呢?拭目以待吧!
橘子皮除了可以做陈皮,还可以干什么?橘子皮小帽、橘子皮项链、橘子皮画......在孩子们的大胆想象中,橘子皮变成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。
此次活动,从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出发,橘子皮不仅引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,更植入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。孩子们在识做玩中,打开了探究橘子的大门,并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、学会探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