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要防手足口病

作者:网络来源:百度文库发表时间:2016-10-20

 

      
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,也叫发疹性水疱性口炎。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广泛流行,已成为儿童中常见的多发性传染病。3岁以下幼儿为易感人群,夏、秋季为此病多发季节。    
 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无低热或低热1—3天,伴有咽疼、口腔黏膜疼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低热1—3天后出疹(斑丘疹多于疱疹,呈离心性分布,手、足、口腔多见),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后成溃疡。病程一般5—7天,个别达10天。此病愈后一般良好,但也可并发鹅口疮,3年内有复发现象。  幼儿园发现手足病患儿之后,应做到以下几点:  
  1、控制传染源。患儿需隔离到皮疹完全消失,接触者要检疫一个星期。  
  2、切断传播途径。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利用阳光或紫外线消毒。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,防止接触传播。 
  3、保护好易感儿童,流行季节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儿童患了手足口病,要注意休息,注意口腔卫生,可用淡盐水漱口,防止溃疡性口内炎。要吃易消化、营养丰富的食物,不吃刺激性食物。可适当服用抗病毒的药物。如板兰根冲剂,威乐星口服液等3—5天。此外,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。

家园共育